1、每月工資預交的個稅=(10000-1500-1000-5000)*0.03=75 1月勞務報酬預交的個稅=(3000-800)*0.2=440 2月勞務報酬預交的個稅=60000*0.8*0.3-2000=12400 3月勞務報酬預交的個稅=80000*0.8*0.4-7000=18600 年度應繳納的個稅=(10000*12%2B3000*0.8%2B60000*0.8%2B80000*0.8-1500*12-1000*12-5000*12)*0.2-16920%2B30000*0.03=12860 匯算清繳應退的個稅=(10000*12%2B3000*0.8%2B60000*0.8%2B80000*0.8-1500*12-1000*12-5000*12)*0.2-16920-75*12-440-12400-18600=-20380
王先生在某企業任職,2019年1月~12月每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5000元,無免稅收入;每月繳納三險一金2000元,從1月份開始每月享受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共計為2000元,無其他扣除。另外,2019年5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000元,稿酬收入3000元,6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30000元,特許權使用費收入3000元。 要求計算: (1)王先生各月應預扣繳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 (2)5、6月勞務報酬、稿酬、特許權使用費應預扣繳所得稅 (3)綜合所得年度應納個人所得稅 (4)年底匯算清繳的補(退)稅額
李先生在某企業任職,2019年1月~12月每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5000元,無免稅收入;每月繳納三險一金2000元,從1月份開始每月享受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共計為2000元,無其他扣除。另外,2019年5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000元,稿酬收入3000元,6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30000元,特許權使用費收入3000元。 要求計算: (1)王先生各月應預扣繳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 (2)5、6月勞務報酬、稿酬、特許權使用費應預扣繳所得稅 (3)綜合所得年度應納個人所得稅 (4)年底匯算清繳的補(退)稅額
王先生在某企業任職,2019年1月~12月每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5000元,無免稅收入;每月繳納三險一金2000元,從1月份開始每月享受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共計為2000元,無其他扣除。另外,2019年5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000元,稿酬收入3000元,6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30000元,特許權使用費收入3000元。 要求計算: (1)王先生各月應預扣繳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 (2)5、6月勞務報酬、稿酬、特許權使用費應預扣繳所得稅 (3)綜合所得年度應納個人所得稅 (4)年底匯算清繳的補(退)稅額
張先生2021年1-12月每月取得工資薪金所得10000元,三險一金為1500元,提交專項附加扣除信息1000元。12月份發年終獎30000元。另外張先生2021年1月、2月、3月分別取得勞務報酬所得3000元、60000元、80000元。要求:1.計算張先生每月工資薪金所得應預扣預繳的個稅2.分別計算1月、2月、3月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3.按年計算張先生應繳的個稅4.按要求進行匯算清繳
居民楊先生2022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30000元,每月“三險一金”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、專項附加扣除為2000元;10月份楊某分別取得勞務報酬所得30000元、稿酬所得20000元。問居民楊先生1月份、2月份、3月份工資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、全年累計工資所得預扣預繳稅額、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稅額、稿酬所得預扣預繳稅額以及匯算清繳應退稅額分別是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元?
辦公室的房租、水電費、物業費在匯算清繳的期間費用明細表填在哪里
老師好,咨詢下建筑公司,大量人工報的個稅都不是真正用的人,因為很多臨時工,這個問題嚴重嗎?改變:不了會有什么風險
企業五一節日期間搞活動。買的古代衣服漢服靴子,刀劍之類的穿上表演,這些衣服道具計入哪個科目?
您好,請問24年的年終獎在25年2月個人所得稅扣繳端申報了,并且2024年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現在還未申報,那這個年終獎算24年的還是算25年的?
老師,新成立的食堂,專供兩個廠的伙食,4月份開始供飯,現在5月要開票,這個賬該怎么做呢?特別是主營業務成本那個
老師您好,一般企業25%,海南鼓勵類企業正常征企業所得稅15%,又符合小型微利企業(按照我的理解是25%-20%,利潤*5%),稅率是15%企業所得稅應該怎么計算?
老師貸款財務報表與納稅申報表不一致可以嗎
籌辦期間,不能計算為當期虧損,但是如果發生了100的費用,計為管理費用,不是就成為當期虧損了嗎
老師 這個用管嗎???點了是以后顯示啟動不了賬套
老師,高企認定時,以前年度的審計報告利潤表忘記披露研發費用了,可以讓事務所出具一份審計報告補正說明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