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計算如下表,請參考?
有償!5元!急急急 資料:甲公司 2019 年 12 月 31 日以銀行存款 60 000 元購入一臺固定資產(chǎn)。假定無預計凈 殘值,稅法規(guī)定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,折舊年限為5年;甲公司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,折 舊年限為3年。所得稅稅率 25% 要求: 1. 編制購入固定資產(chǎn)的會計分錄 2. 2020 年 12 月 31 日計算固定資產(chǎn)賬面價值、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、遞延所得稅,編 制會計分錄。 a 2021 年 12 月 31 日計算固定資產(chǎn)賬面價值、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、遞延所得稅,編 制會計分錄。
有償!5元!急急急急 資料:甲公司 2019 年 12 月 31 日以銀行存款 60 000 元購入一臺固定資產(chǎn)。假定無預計凈 殘值,稅法規(guī)定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,折舊年限為5年;甲公司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,折 舊年限為3年。所得稅稅率 25% 要求: 1. 編制購入固定資產(chǎn)的會計分錄 2. 2020 年 12 月 31 日計算固定資產(chǎn)賬面價值、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、遞延所得稅,編 制會計分錄。 a 2021 年 12 月 31 日計算固定資產(chǎn)賬面價值、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、遞延所得稅,編 制會計分錄。
某公司于2014年12月21日購入一臺原價為210000元的設備,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,預計凈殘值為0。會計上采用年數(shù)總和法計提折舊,稅收上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。假定稅法上規(guī)定的使用年限及凈殘值均與會計相同。假定該公司各會計期間均未對該固定資產(chǎn)計提減值準備。 2015年至2020年,公司的會計利潤均為5000000元。除上述差異外,無其他的差異事項。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%。 要求: (1)采用資產(chǎn)負債表債務法計算從2015年至2020年各年的累計會計折舊、賬面價值、累計稅收折舊、計稅基礎、暫時性差異、遞延所得稅負債(資產(chǎn))余額、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(資產(chǎn))、應納稅所得額、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。 (2)編制各年會計分錄。
A公司2007年12月16日購入一臺設備,原價750000元,預計使用年限5年,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,未計提減值準備。假定稅法對折舊年限和凈殘值的規(guī)定與會計相同因該設備符合稅法規(guī)定的稅收優(yōu)惠條件,計稅時允許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,A公司在計稅時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列折舊費用。除此項差異外,不存在其他會計與稅收的差異。此前,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均無余額。所得稅率為25%。根據(jù)上述資料,A公司有關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情況見下表所示。
性利公司于2019年12月26日購入生產(chǎn)設備一臺造本為5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,無殘值會計上日常處理采用查線法計提折舊,凈值為公司未對該機器設備計提減值準備。稅法規(guī)定采考雙苦余額運減法計捷折舊,假設無其他會計與稅收差異.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%。要求計算2020年國定資產(chǎn)計提的會計折舊,計稅折舊,糖定2020年末的固定資產(chǎn)的賬面價值,計稅基礎暫時性是異,退延所得稅負債余額,并對該公司2020年12月31日的企業(yè)所得稅相關業(yè)務進行賬務處理,計算2021年固定資產(chǎn)計提的會計折舊計稅折舊確定2021年來的固定資產(chǎn)的賬面價道,計稅基礎、暫時性差異、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題,井對該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企業(yè)所得稅相關業(yè)務進行賬務處理
老師,待認證進項稅額和手里的票據(jù)不符合,賬上142268.67實際130879.33要怎么找錯誤原因
安措費,以及每月開票的工資款,都是從實際確認工程款的總額里扣除的嗎?
本月發(fā)生的運費106,次月支付費用106, 1.本月計提費用 借 銷售費用 100貸 預提費用100 2.次月發(fā)票來了 借 銷售費用100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6 貸 應付賬款 106 3.次月付款 借 應付賬款 106 貸 銀行存款 106 這樣的流程對嗎
老師,法人沒在公司入職,可以報銷差旅費嗎?
老師您好!請問下做憑證的時間是不是要與銀行流水同步,打比方說,做憑證時間是4月29日,但是實際發(fā)生時間是4月30日,這樣行嗎,謝謝!
高新技術企業(yè),公司15人其中研發(fā)人員4人,研發(fā)人員占公司總?cè)藬?shù)的比例計算,怎么算?
注冊新公司的具體 流程
老師請問公司給員工代扣代繳個稅怎么做分錄
我們單位租賃大巴車,開具發(fā)票備注欄怎么備注?是按月租賃的?
小規(guī)模納稅人一個季度收入超過30萬的話,沒開票那些收入要不要繳納增值稅?
有沒有現(xiàn)成的答案
老師可以做一下嗎做下來發(fā)一下
你稍等,我發(fā)計算過程給你哈
會計折舊每年6000/5=1200稅法折舊第一年6000*5/15=2000稅法折舊第二年6000*4/15=1600稅法折舊第三年6000*3/15=1200稅法折舊第四年6000*2/15=800稅法折舊第五年6000*1/15=400會計第1年累計折舊1200會計賬面價6000-1200=4800計稅第1年累計折舊2000計稅基礎6000-2000=4000應納稅暫時性差為4800-4000=8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800*25%=20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200 會計第2年累計折舊1200*2=2400會計賬面價6000-2400=3600計稅第2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=3600計稅基礎為6000-3600=2400應納稅暫時性差為3600-2400=12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1200*25%=30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300-200=100 會計第3年累計折舊1200*3=3600會計賬面價6000-3600=2400計稅第3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%2B1200=4800計稅基礎為6000-4800=1200應納稅暫時性差為2400-1200=12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1200*25%=30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300-300=0 會計第4年累計折舊1200*4=4800會計賬面價6000-4800=1200計稅第4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%2B1200%2B800=5600計稅基礎為6000-5600=400應納稅暫時性差為1200-400=8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800*25%=20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200-300=-100 會計第5年累計折舊1200*5=6000會計賬面價6000-6000=0計稅第5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%2B1200%2B800%2B400=6000計稅基礎為6000-6000=0應納稅暫時性差為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0-200=-200
會計折舊每年6000/5=1200 稅法折舊第一年6000*5/15=2000 稅法折舊第二年6000*4/15=1600 稅法折舊第三年6000*3/15=1200 稅法折舊第四年6000*2/15=800 稅法折舊第五年6000*1/15=400 會計第1年累計折舊1200 會計賬面價6000-1200=4800 計稅第1年累計折舊2000 計稅基礎6000-2000=4000 應納稅暫時性差為4800-4000=800 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800*25%=200 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200 會計第2年累計折舊1200*2=2400 會計賬面價6000-2400=3600 計稅第2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=3600計稅基礎為6000-3600=2400 應納稅暫時性差為3600-2400=12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1200*25%=30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300-200=100 會計第3年累計折舊1200*3=3600會計賬面價6000-3600=2400 計稅第3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%2B1200=4800計稅基礎為6000-4800=1200 應納稅暫時性差為2400-1200=12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1200*25%=300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300-300=0 會計第4年累計折舊1200*4=4800會計賬面價6000-4800=1200計稅第4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%2B1200%2B800=5600 計稅基礎為6000-5600=400應納稅暫時性差為1200-400=800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800*25%=200 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200-300=-100 會計第5年累計折舊1200*5=6000會計賬面價6000-6000=0 計稅第5年累計會計折舊為2000%2B1600%2B1200%2B800%2B400=6000 計稅基礎為6000-6000=0 應納稅暫時性差為0 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0 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發(fā)生 額為0-200=-200
會計上日常處理采用年數(shù)總和法計提折舊,而稅法規(guī)定,可以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,反過來怎么算
問的你另一個同事反過來怎么算和你回答的一模一樣
可這是兩道題呀
只不過先是直線法后事年數(shù)
你好,反過來算就變成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了,計稅和賬面互換就可以。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改為可抵扣差異
可以詳細寫一下嗎
你兩回答的一模一樣啊一字不差
不同的題
可以具體寫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