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按你實際的不含稅廣告收入填寫
老師,申報表里面有個,文化事業建設費申報表?這個是什么表啊。怎么填寫啊,
文化事業建設費申報表中,免征收入怎么填?
文化事業建設費個體戶收入74793,怎么申報文化事業建設費
你好老師,第二季度填寫文化事業建設費實際開票金額103359.09,我應該怎么填寫文化事業建設費申報表?
這個文化事業建設費申報表怎么填
老師那如果餐飲行業人工勞務成本期末余額特別大沒有結轉完,注銷的時候怎么辦,如果注銷的時候一下全部結轉了,報表也不好看啊
債務免除是單方法律行為嗎
老師,你的意思是把后廚人員的工資計入勞務成本,月末應該全部轉入主營業務成本,不應該部分結轉是吧,
員工報銷和借款的單子沒有紙質簽字審批的,只有釘釘流程審批的,可以嗎
老師,我們是銷售方,在24年給客戶開的發票,現在合同變更了,產品數量減少了,對方要求我們根據變更后的合同重新開發票,我現在收到變更合同了,還需要其他手續嗎,只有變更后的合同可以嗎?
一般納稅人的物業公司與業主沒有簽訂協議,年初一次性收去了全年的物業費業主也沒有要求開發票,請問這一次性收取的物業費的增值稅怎么確認
老師,服務行業把廚師的工資計入勞務成本,期末把勞務成本如果全部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,就會成本倒掛,是不是可以按收入百分比部分結轉
請問老師,資本公積可以彌補嗎?
請問老師,物業是小規模,給個人開發票可以開正式發票嗎?13%專票
老板請客服吃飯的發票,計入哪里??
有關欄目填寫說明: (一)“繳納人識別號”,填寫稅務機關為繳納人確定的號碼,即稅務登記證號碼。 (二)“繳納人名稱”,填寫繳納人名稱全稱,不得填寫簡稱。 (三)“費款所屬期”,指繳納人申報的文化事業建設費所屬時間,應填寫具體的起止年、月、日。 (四)“填表日期”,指繳納人填寫本表的具體日期。 (五)“計費收入”,指繳納人本期提供有關應稅服務取得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,包括“應征收入”和“免征收入”。當期第1欄“應征收入”有發生額時,第2欄“免征收入”應為零,當期第2欄“免征收入”有發生額時,第1欄“應征收入”應為零。 (六)第1欄“應征收入”:反映繳納人本期按規定應征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收入。按規定可以減除相關價款的,本欄填寫減除之前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七)第2欄“免征收入”:反映繳納人本期按規定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收入。按規定可以減除相關價款的,本欄填寫減除之前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八)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:反映本期期初減除項目的金額,為上期本表第7欄“減除項目期末余額”。 (九)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:反映繳納人本期發生的按規定可以從計費收入中減除的相關價款,等于文化事業建設費申報表附列資料《應稅服務減除項目清單》的“合計”項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十)第5欄“應征收入減除額”:反映本期從應征收入中實際減除的價款數額。若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+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≤第1欄“應征收入”,則第5欄“應征收入減除額”=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+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;若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+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>第1欄“應征收入”,則第5欄“應征收入減除額”=第1欄“應征收入”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十一)第6欄“免征收入減除額”:反映本期從免征收入中實際減除的價款數額。若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+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≤第2欄“免征收入”,則第6欄“免征收入減除額”=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+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;若第3欄“減除項目期初金額”+第4欄“減除項目本期發生額”>第2欄“免征收入”,則第6欄“免征收入減除額”=第2欄“免征收入”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十二)第7欄“減除項目期末余額”:反映本期期末尚未減除的項目金額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與“本月(期)”數相同。 (十三)第8欄“計費銷售額”:反映計算文化事業建設費的銷售額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十四)第10欄“應繳費額”:反映本期應繳文化事業建設費金額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十五)第11欄“期初未繳費額”:反映本期期初欠繳費額、應繳未繳上期費額的合計數,等于上期本表第16欄“期末未繳費額”。 (十六)第12欄“本期已繳費額”:反映本期已繳上期費額、已繳欠繳費額、已預繳本期費額的合計數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其中,“本期預繳費額”填寫本期已預繳的本期應繳費額;“本期繳納上期費額”填寫本期繳納的上期應繳未繳費額;“本期繳納欠費額”填寫本期繳納的以前各期形成的欠費額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為年度內各月(期)數之和。 (十七)第16欄“期末未繳費額”:反映本期期末應繳未繳費額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其中,“欠繳費額”反映已形成的欠費額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“本年累計”欄數據,與“本月(期)數”相同。 (十八)第18欄“本期應補(退)費額”:反映本期應繳費額中應補繳或應退回的數額,按表中公式計算填列。 (十九)第19欄“本期檢查已補繳費額”:反映稅務、財政、審計部門檢查已補繳的費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