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案一不含稅銷售額=1000*80%/1.13=707.96銷項稅=707.96*13%=92.04進項稅=600*13%=78交增值稅=92.04-78=14.04交附加稅=14.04*10%=1.4營業利潤=707.96-600-1.4-60=46.56所得稅=(707.96-600-1.4-60)*25%=11.64凈利潤=46.56-11.64=34.92稅負=14.04%2B1.4%2B11.64=27.08方案二不含稅銷售額=1000/1.13=884.96銷項稅=884.96*13%=115.04進項稅=600*13%=78交增值稅=115.04-78=37.04交附加稅=37.04*10%=3.7營業利潤=884.96-600-3.7-60-200=21.25所得稅=21.25*25%=5.31凈利潤=21.25-5.31=15.94稅負=37.04%2B3.7%2B5.31=46.06方案三不含稅銷售額=1000*80%/1.13=707.96銷項稅=707.96*13%=92.04進項稅=600*13%=78交增值稅=92.04-78=14.04交附加稅=14.04*10%=1.4營業利潤=707.96-600-1.4-60=46.56所得稅=(707.96-600-1.4-60)*25%=11.64凈利潤=46.56-11.64=34.92稅負=14.04%2B1.4%2B11.64=27.08
1、甲商場為擴大銷售,準備在2019年國慶節期間開展一次促銷活動,為促銷欲采用三種方案: 方案一:選擇讓利(折扣)20%銷售商品,即甲商場將1 000元的商品以800元價格銷售,這實際上相當于折扣銷售,其折扣率為20%。 方案二:贈送商品,即甲商場在銷售800元商品的同時另外再贈送200元的商品(將贈送的200元的贈品單獨開具發票)。 方案三:返還20%的現金,即甲商場在銷售1000元商品的同時,向顧客贈送200元現金。 以銷售1 000元的商品為基數,參與該次活動的商品購進成本為600元(即購進成本占售價的60%)。以上價格均為含增值稅價格。假設甲商場銷售、購進商品均適用13%的增值稅稅率。經測算,甲商場每銷售1 000元(含增值稅)商品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和其他費用為60元(不含增值稅)。假設甲商場促銷活動的顧客均為其他個人即自然人。城建稅稅率為7%,教育費附加稅率為3%。 要求: (1)分析不同方案的籌劃思路; (2)計算不同方案應繳納的增值稅、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、企業所得稅、凈利潤; (3)分析比較不同方案的稅收負擔合計、凈利潤,并選擇最優的方案。
1、甲商場為擴大銷售,準備在2020年國慶節期間開展一次促銷活動,為促銷欲采用三種方案:方案一:選擇讓利(折扣)20%銷售商品,即甲商場將1000元的商品以800元價格銷售,相當于折扣銷售,其折扣率為20%。方案二:贈送商品,即甲商場在銷售800元商品的同時另外再贈送200元的商品(將贈送的200元的贈品單獨開具發票)。方案三:返還20%的現金,即甲商場在銷售1000元商品的同時,向顧客贈送200元現金。以銷售1000元的商品為基數,參與該次活動的商品購進成本為600元(即購進成本占售價的60%)。以上價格均為含增值稅價格。假設甲商場銷售、購進商品均適用13%的增值稅稅率。經測算,甲商場每銷售1000元(含增值稅)商品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和其他費用為60元(不含增值稅)。假設甲商場促銷活動的顧客均為其他個人即自然人。城建稅稅率為7%,教育費附加稅率為3%。要求:(1)分析不同方案的籌劃思路;(2)計算不同方案應繳納的增值稅、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、企業所得稅、凈利潤;(3)分析比較不同方案的稅收負擔合計、凈利潤,并選擇最優的方案。
1、甲商場為擴大銷售,準備在2020年國慶節期間開展一次促銷活動,為促銷欲采用三種方案:方案一:選擇讓利(折扣)20%銷售商品,即甲商場將1000元的商品以800元價格銷售,相當于折扣銷售,其折扣率為20%。方案二:贈送商品,即甲商場在銷售800元商品的同時另外再贈送200元的商品(將贈送的200元的贈品單獨開具發票)。方案三:返還20%的現金,即甲商場在銷售1000元商品的同時,向顧客贈送200元現金。以銷售1000元的商品為基數,參與該次活動的商品購進成本為600元(即購進成本占售價的60%)。以上價格均為含增值稅價格。假設甲商場銷售、購進商品均適用13%的增值稅稅率。經測算,甲商場每銷售1000元(含增值稅)商品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和其他費用為60元(不含增值稅)。假設甲商場促銷活動的顧客均為其他個人即自然人。城建稅稅率為7%,教育費附加稅率為3%。要求:(1)分析不同方案的籌劃思路;(2)計算不同方案應繳納的增值稅、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、企業所得稅、凈利潤;(3)分析比較不同方案的稅收負擔合計、凈利潤,并選擇最優的方案。
綜合練習41、甲商場為擴大銷售,準備在2019年國慶節期間開展一次促銷活動,為促銷欲采用三種方案:方案一:選擇讓利(折扣)20%銷售商品,即甲商場將1000元的商品以800元價格銷售,這實際上相當于折扣銷售,其折扣率為20%。方案二:贈送商品,即甲商場在銷售800元商品的同時另外再贈送200元的商品(將贈送的200元的贈品單獨開具發票)。方案三:返還20%的現金,即甲商場在銷售1000元商品的同時,向顧客贈送200元現金。以銷售1000元的商品為基數,參與該次活動的商品購進成本為600元(即購進成本占售價的60%)。以上價格均為含增值稅價格。假設甲商場銷售、購進商品均適用13%的增值稅稅率。經測算,甲商場每銷售1000元(含增值稅)商品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和其他費用為60元(不含增值稅)。假設甲商場促銷活動的顧客均為其他個人即自然人。城建稅稅率為7%,教育費附加稅率為3%。要求:(1)分析不同方案的籌劃思路;(2)計算不同方案應繳納的增值稅、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、企業所得稅、凈利潤;(3)分析比較不同方案的稅收負擔合計、凈利潤,并選擇最優的方案。
甲商場為擴大銷售,準備在本年10月開展一次促銷活動,有以下三種方案可供選擇。方案一:讓利(折扣)20%銷售商品,即甲商場將價格為1000元的商品以800元的價格銷售,且將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的金額欄分別注明。這相當于折扣銷售,折扣為20%。方案二:贈送商品,即甲商場在銷售價格為800元商品的同時,另外再贈送200元的商品(將贈送的200元的商品單獨開具發票,則不僅原價800元的商品按照800元換算為不含稅價款后的價格計算繳納增值稅,而且贈送的200元的商品也按照200元換算為不含稅價款后的價格視同銷售計算繳納增值稅)。方案三:返還20%的現金,即甲商場在銷售價格為1000元商品的同時,向顧客贈送200元現金。以銷售1000元的商品為基數,參與該活動的商品購進成本為600元(即購進成本占售價的60%)。以上價格均為含增值稅價格。假設甲商場銷售商品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3%,購進商品均取得了稅率為13%的增值稅專用發票。經測算,甲商場每銷售1000元(含增值稅)商品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工資和其他費用為60元(不含增值稅)。假設甲商場促銷活動的顧客均為其
老師,公司一般納稅人2024年購進二手車3000,進項沒抵扣,25年4月銷售了這輛二手車3000,只有二手車開的發票,怎么寫分錄?
農業合作社投資人類型選法人股東、自然人股東、合伙企業還是個人獨資企業,分別都是什么意思
老師,您好。請教您的問題?,F在我們查賬發現2023年計提的永續債利息,記到“應付利息—永續債”科目里,但是2023年底支付利息時,計入了“財務費用”科目,并且已經審計完了。請問現在2025年要怎么調整處理?謝謝
老公哥注銷新公司成本財務處理
我們開的是紙質發票,但是我去看紅字發票的時候把紅字發票開成了電子的,這個怎么辦有影響嗎
老師 我是建筑會計 我在什么時候結轉成本呢 依據是什么
收到發票將暫估成本的沖紅,附近是發票就可以哈?那我付貨款的附件就是回單可以嗎 其他不需要吧
老師,有一家注銷,但是有38張發票未抵扣,這有影響
老師:公司租個人的車,租金500元,不開票入賬,可以稅前扣除嗎?
小規模第一季有利潤總額四萬多,上個季度企業所得稅稅沒顯示要繳稅,這是什么原因呢?
方案一 不含稅銷售額=1000*80%/1.13=707.9 6銷項稅=707.96*13%=92.04 進項稅=600*13%=78 交增值稅=92.04-78=14.04 交附加稅=14.04*10%=1.4 營業利潤=707.96-600-1.4-60=46.56 所得稅=(707.96-600-1.4-60)*25%=11.64 凈利潤=46.56-11.64=34.92 稅負=14.04%2B1.4%2B11.64=27.08 方案二不含稅銷售額=1000/1.13=884.96 銷項稅=884.96*13%=115.04 進項稅=600*13%=78 交增值稅=115.04-78=37.04 交附加稅=37.04*10%=3.7 營業利潤=884.96-600-3.7-60-200=21.25 所得稅=21.25*25%=5.31 凈利潤=21.25-5.31=15.94 稅負=37.04%2B3.7%2B5.31=46.06 方案三不含稅銷售額=1000*80%/1.13=707.96 銷項稅=707.96*13%=92.04 進項稅=600*13%=78 交增值稅=92.04-78=14.04 交附加稅=14.04*10%=1.4 營業利潤=707.96-600-1.4-60=46.56 所得稅=(707.96-600-1.4-60)*25%=11.64 凈利潤=46.56-11.64=34.92 稅負=14.04%2B1.4%2B11.64=27.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