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別推薦的重疾險,便宜的版本不賣了!
今天收到個不好的消息:
這幾個版本一下架,那么目前市面上值得推薦的、保定期的產品就不多了,而且短期內很難找到能夠替代的產品.
對于預算有限或者想要買保定期重疾加保的朋友,選擇更少了.有需求的朋友可以來了解一下:
這4款產品保障了什么?
信泰系的這4款產品,上架時間都不長,最早的2020MAX也是今年1月上架的.而3號MAX和達爾文3號,上架僅僅一個月.
之前下架了一波無身故版本,現在輪到下架定期版本了.剩下終身版本,有的還必須捆綁身故保障,價格一下子就提起來了.
這是個大趨勢,畢竟賣這些便宜的版本,保險公司都不怎么賺錢.不賺錢的事,也就沒法長久做下去.
回到這4款產品身上來,因為都是信泰今年出的,所以從保障上很相似的:
必選保障:重疾單次賠付、中癥不分組多次賠、輕癥不分組多次賠、被保人豁免;
可選保障:二次癌癥、投保人豁免;達爾文3號、超級瑪麗2號MAX、3號MAX還能附加心腦血管二次賠和身故保障.
它們的優點也很統一:
1、疾病賠付比例高
無論是重疾、中癥和輕癥,這4款的賠付比例都不錯.
重疾額外賠付
60歲前確診重疾,都可以獲得額外賠付的保額:
超級瑪麗2020MAX額外賠付50%保額;超級瑪麗2號MAX額外賠付60%保額;3號MAX和達爾文3號都能額外賠80%基本保額.
相當于買一送一,送了一款保至60歲、保額為50%/60%/80%的重疾險.
而30-60歲,是重疾高發的年齡段,增加了這項額外賠,非常實用.?中輕癥賠付比例高
中癥每次賠付60%基本保額,輕癥每次賠付45%基本保額,目前這個比例放在市面上看都是很高的了.
除此之外,3號MAX在這里面尤其出圈.60歲之前確診中/輕癥,分別可以額外賠15%、10%基本保額.
如果確診的疾病,嚴重程度沒有達到重疾賠付標準,但達到了中/輕癥賠付標準,也可以得到一筆賠付款.
中/輕癥的設計,讓檢查出來疾病處于較早期的患者,也能拿到一筆錢,提高了賠付的概率.
而賠付比例高,意味著拿到的錢多,當然是越高越好啦.
可選保障賠付比例高
這4款都可附加二次癌癥保障,賠付120%/150%基本保額,都是不錯的比例.
達爾文3號、3號MAX、超級瑪麗2號MAX還能附加心腦血管二次賠,分別賠付150%、150%、120%基本保額.
2、疾病保障全面
4款都是保障110種重疾、單次賠付,疾病定義也是一樣的.
我們不用太在意重疾種類多少,最最重要的那25種,是統一定義的.
中癥、輕癥,也都沒有高發疾病的缺失:
這4款都將輕微腦中風后遺癥和單側肺臟切除,提到中癥.特別是輕微腦中風后遺癥,是高發輕癥.
從輕癥提到中癥,按照中癥比例賠付,確診了可以多拿到些錢.
達爾文3號、超級瑪麗3號MAX和2號MAX,原位癌都可以額外賠1次;原位癌是輕癥里面賠付最多的,也容易轉移,所以這項保障也是不錯的.
另外,達爾文3號在心腦血管方面的保障更加突出.
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 / 微創冠狀動脈介入術 / 不典型心梗:間隔1年,再次確診三者中的一種或多種,都可再次獲賠1次,按輕癥標準賠付45%保額.
中度腦中風:間隔1年,新發中度腦中風可再次獲賠,按中癥標準賠付60%保額.
心腦血管疾病是比較容易復發的,以輕微腦中風后遺癥為例.
中國城市急診卒中登記研究的數據顯示,我國因卒中(俗稱中風)入院的患者中,41.5%為復發患者.不少中風病人復發達2次以上,多者甚至復發4-5次.
而75%以上的中風存活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,即中風后遺癥.
從這個數據來看,二次賠肯定是有一定意義的.
而達爾文3號在心腦血管方面的保障力度目前無人能出其右.
3、價格合理
我們來看看這幾款產品,不附加任何可選保障.30歲男女選50萬保額保至70歲、交30年的保費情況:
單從保費高低來看,達爾文3號>3號MAX>2號MAX>2020MAX.
達爾文3號和3號MAX保費其實相差不大,它們雖然價格貴一點,但保障也比另外兩款更充分一些.
如果預算沒那么多,2號MAX和2020MAX也是很不錯的產品了.我們不用執著于找到那款最好最全的,只要適合自己就好.
如果預算更少一些,可以考慮選擇30萬保額,30歲男女:
選3號MAX年保費分別為2352元/2166元
選達爾文3號年保費分別為2436元/2232年
60歲之前確診重疾,都能賠到54萬.
達爾文3號和超級瑪麗3號MAX,這兩款具體怎么選.
簡單來說,就是有心腦血管家族史的人可以優先達爾文3號,追求高賠付比例的人可優先超級瑪麗3號MAX.
短期內為什么難找到替代的產品了?
因為現在這個時點正好卡在一個新舊交替的尷尬時期.
一方面,由于重疾新規準備發行,銀保監會已經不審批舊規定義的產品了.
另一方面,重疾新規又還沒有發行,新規定義的產品也還沒能上架.
這么一停一拖,中間就出險了個空檔期.目前新規實行還沒有確切的消息,也就意味著這個空檔期有多長也是未知的.
等這波信泰系的保定期版本一下架,目前剩下能選擇的寥寥無幾.
留下的苗子,要不就像康惠保2.0那樣,要捆綁身故保障,不太劃算;要不像瑞泰瑞盈那樣,產品相對有點老,保障跟不上現在的產品了.
那要不要等新規出來,再買新的產品呢?之前我們也給大家分析過新舊定義的區別,我們認為現行的定義對消費者更友好一些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