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是可以的,但是比較麻煩,謝謝
請問一下老師:因為我們老板年前轉讓了一個公司過來,這個公司之前交接的人給我們說的是零申報,老板著急轉讓,就找了代辦公司,直接辦理轉讓手續,代辦公司以為也是零申報沒數據,所以說在填寫 19年的利潤和費用時全部數據填的零,包括20年的稅金也是0,所以說最近被專管員要求更改,要求我們把19年前公司做的工資費用全部清零,20年那時候他們有在稅局代開了一筆26544的發票,同樣也做了工資,但是沒有實際發放現金,且賬上也沒有錢,發放時掛在其他應付款法人 頭上的,相當于全年工資32200,收入26544,虧損5656元,現在專管員要求我們把資產負債表上面的應付工資調成了負-32200,其他應付款37856虧損5656,利潤表還是沒有變,就是正常數據填的,現在我想請教老師的是,資產負債表上面的應付工資和其他應付款,如果是表上這個數據的話,我年末就要做一筆,借,應付職工薪酬貸,其他應付款,是吧?但是這樣子做的話,依據是什么呢?摘要明細怎樣填呢?
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將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、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(1)上一納稅年度1-12月均在同一單位任職且預扣預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; (2)上一納稅年度1-12月的累計工資薪金收入(包括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各類工資薪金所得,且不扣減任何費用及免稅收入) 不超過6萬元; (3)本納稅年度自1月起,仍在該單位任職受雇并取得工資薪金所得。 根據上面的政策。我們有一家分公司一直在申報個稅,2021年之前有在分公司發工資,2022年沒有了,由總公司發,但是這個員工是這家芬公司的法定代表人,雖然分公司沒有發,但是都有正常個稅申報,就是正常薪金為0,那這樣還符合上述政策嗎?
老師們,我們有2個公司,A公司是給老板2022年每月計提8千元的工資,也在個稅申報系統上填寫每個月扣除90元的個稅,但一直沒有實際發放,B公司也給老板發著工資,這兩個公司的外賬都外包給財務公司了,2022年A公司所有人員工資計提431790元,實際發放的比這個少,外賬會計填寫這個數據時給我說2022年老板的綜合工資超過12萬元,需要補繳3000元,然后她就將A公司匯算清繳中工資調增了25600元,倒擠出稅收扣除的的金額是406190元,我個人的常識是工資就按實際計提的寫“賬載金額”,“實際發生額”就是實際發放的工資,按照外賬會計的意思如果按賬面計提工資與實際發放工資就得調增15萬多了,但她很顯然說與老板個人工資薪酬綜合所得掛鉤我感覺還是有問題,個人所得稅不是單獨做的嗎?請問老師外賬這么調整合適嗎?
老師,我剛接手一個公司,法人實際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,每個月有超過6000元的工資收入。但以前的會計并不知情,從19年以來,甚至更早,一直用給法人報已每月4500元工資申報個稅,用現金沖減工資?,F在法人發現名下工資虛高,導致一直拖欠個稅。我如何操作更好? 是否分三步走, 第一步:個稅申報的調整,到稅局調整0申報。 第二步:調增賬務,2022年度納稅調增。假設從2019年期,每月4500元*12*4年=216000元。 2023年5月會計分錄: 借:應付職工薪酬 -216000 貸:庫存現金 -216000 借:管理費用 -216000 貸:應付職工薪酬 -216000 第三步:2022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調增 216000? 1、我這樣處理是否正確? 2、2023年的會計分錄我這樣寫是否正確?注意看是2023年的會計分錄哦。
老師,請教一下,2019年起代賬公司幫我們做賬,一直給法人申報個稅,用現金沖減應付職工薪酬,實際并未發放給法人,法人在其他公司上班有工資,并每月超過5000元的扣減額度,也就是說,在我們公司給法人申報的所有金額,在匯算清繳時都要補個稅。今年法人才發現這個事。要求要調整個稅0申報,因為法人并不是實際的經營人,不愿意用補稅的方式處理。所以我們只等更正個稅的申報,現在涉及到歷年的匯算。要改的年份太久了,如果一年一年的改財務報表,這個工程太大了,我想是不是按調表不調賬的方式走會好點。就是繼續掛著應付職工薪酬,有條件時再給法人發放工資。 幫檢查一下,我按下面方式走,合不合適。這個是否可行。
老師穩崗補貼是給員工的還是給企業的
老師,2024年匯算清繳別人報完了,我想看一下,在哪里查,麻煩告訴我一下,謝謝
請問,去年的直飲機租賃費進什么科目
上月計提工資,計提少了怎么發放分錄
去年記的費用跨年才開出來匯算清繳前后怎么賬務處理?
老師,您好!請教一下,我們公司上年度安全經費計提金額未使用完,如何做年度匯算清繳調整?我們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,謝謝[抱拳]
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,需要填哪幾張表格?
去年剛有了研發費用,在申報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,基礎信息表210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入庫編號是什么?
老師,請問現在的經濟開發區對于外貿企業有沒有啥稅收優惠政策
有一筆差旅費是因為某個特定的產品產生的,這筆差旅費是直接入這個產品的生產成本,還是先進制造費用在轉入一個產品的生產成本
那要怎么怎么做會好點?
你好,申報個稅,然后請個稅務師審計給你們專業意見
你改的地方太多了都到了2019年已經不合適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