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你好 1:同學是這個意思(乙公司賬上存貨是800萬,但是評估增值后是1000萬) 然后子公司將這個存貨全部賣給了甲公司對嗎(假設賣了1200萬),然后應該如何處理(假設甲公司未對外出售) 其實這個行為導致了子公司利潤直接增加400萬,同時合并報表上存貨增加了400萬。 所以我認可同學的觀點,直接按照內部交易抵消,將收入調減1200,成本調減800,同時調減存貨400萬
問兩個很偏的問題: 合并底稿中: 子公司凈利潤按照公允價值調整,內部交易產生的利潤也需要調整嗎? 內部交易抵消,如果是涉及到子公司合并日那天的公允價值的話,需要先公允價值調整嗎?比如子公司的存貨合并日那天的公允是1000,賬面價值是800,但是內部交易時子公司個別報表層面做賬是 借 主營業務成本 800 貸 庫存商品 800。我需要先都調整成 借 主營業務成本 1000 貸 庫存商品 1000,再做抵消分錄嗎?
不悔老師麻煩回答下, 雖然下面是兩個問題,但我覺得是相關聯的 1. 合并底稿中: 子公司凈利潤按照公允價值調整,內部交易產生的利潤也需要按照公允價值調整嗎? 2. 內部交易抵消,如果是涉及到子公司合并日那天的公允價值的話,需要先公允價值調整嗎?比如子公司的存貨合并日那天的公允是1000,賬面價值是800,但是內部交易時子公司個別報表層面做賬是 借 主營業務成本 800 貸 庫存商品 800。我需要先都調整成 借 主營業務成本 1000 貸 庫存商品 1000,再做抵消分錄嗎?
木木老師不要回答, 內部交易的抵消,是抵消“按照購買的公允價值調整后的分錄”,而不是“按照賬面價值做的分錄” 比如子公司存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是120,賬面價值是100,子公司出售給母公司150售價 子公司個別報表上按照賬面價值做的: 借 銀行存款 150 貸 營業收入 150 借 營業成本 100 貸 存貨 100 因為底稿中按照公允價值調整過了 借 存貨 20 貸 資本公積 20 借 營業成本 20 貸 存貨 20 (先不考慮稅的問題,簡單點) 那么我內部交易的抵消分錄應該是: 借 營業收入 150 貸 營業成本 120 貸 存貨 30(因為母公司那邊150)
木木老師不要回答,懂的老師請回答 內部交易的抵消,是抵消“按照購買的公允價值調整后的分錄”,而不是“按照賬面價值做的分錄”對嗎? 比如子公司存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是120,賬面價值是100,子公司出售給母公司150售價 子公司個別報表上按照賬面價值做的: 借 銀行存款 150 貸 營業收入 150 借 營業成本 100 貸 存貨 100 母公司個別報表層面: 借 存貨 150 貸 銀行存款 150 因為底稿中對子公司財報按照公允價值調整過了 借 存貨 20 貸 資本公積 20 借 營業成本 20 貸 存貨 20 (先不考慮稅的問題,簡單點) 那么我內部交易的抵消分錄應該是: 借 營業收入 150 貸 營業成本 120 貸 存貨 30 對嗎?
底稿中對母公司的長投做調整分錄是不是下面這樣的? 1. 對初始確認的長投進行調整: 借 長投 貸 投資收益(如果是權益法長投作為對價,公允和賬面價值差額) 貸 營業外收入(如果“初始投資成本”小于“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”) 2. 對長投后續計量的調整,之,分紅 借 投資收益(子公司分紅*持股比例) 貸 長投 3.對長投后續計量的調整,之,凈利潤等(假設都是利得) 借 長投 貸 投資收益(子公司按照公允價值調整后的凈利潤*持股比例) 貸 其他綜合收益(子公司按照公允價值調整后的其綜*持股比例) 貸 資本公積(子公司按照公允價值調整后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*持股比例) 然后,把調整后的長投跟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: 借 實收資本 借 資本公積(公允價值調整后的) 借 其綜(公允價值調整后的) 借 盈余公積 借 未分配利潤(公允價值調整后的) 貸 長投(個別報表長投+進行前面那些分錄調整后的) 借 商譽 (或者 貸 營業外收入) 貸 少數股東權益(差額) 老師,我上面的分析對嗎?